中 名:雨 傘 節、白 節 仔(閩 南 語)、節仔(閩 南 語)
學 名:Bungarus multicinctusmulticinctus(Blyth)
英 名:Taiwan banded krait
分 類:Squamata(有 鱗 目)Elapidae(蝙 蝠 蛇 科)
形 態 特 徵:毒 蛇,體 色 黑 白 相 間,極 為 分 明,頭 部 為 橢 圓 形, 背 鱗 為 15 縱 列,是 臺 灣 所 產 陸 生 毒 蛇 中 毒 性 最 強 者。
生 態 習 性 : 主 要 為 夜 間 活 動 ,卵 生,以 魚 類 、爬 蟲 動 物 、小 型 哺 乳 類 為 食 。性 情 極 為 溫 和,除 非 受 傷 或 遭 到 極 為 嚴 重 的 威 脅 與 干 擾 ,否 則 很 少 主 動 攻 擊 人。
棲 地 分 布:普 遍 分 布 於 全 省 低 海 拔 地 區,常 出 現 於 鄰 近 水 域 之 開 墾 環 境,如 水 田、溪 流 或 水 塘 邊 。
面 臨 問 題:水 域 污 染 ,棲 地 破 壞,人 為 打 殺 與 獵 捕。 |
中 名:赤 尾 青 竹 絲
學 名:Trimeresurus stejnegeri(Schmidt)
英 名:Taiwan bamboo viper
分 類:Squamata(有 鱗 目)Viperidae(蝮 蛇 科)
形 態 特 徵:小 型 毒 蛇,又 名 赤 尾 鮐 , 體 色 以 綠 色 為 主 ,常 有 人 將 其 與 無 毒 的 青 蛇 相 混 淆, 背 鱗 列 數 為 21 列。
其與無毒的青蛇在外形上可明顯區分的特徵是:
1. 赤 尾 青 竹 絲 的 頸 部 細 長,頭 呈 明 顯 的 三 角 形;青 蛇 頭 部 則 為 橢 圓 形。
2. 赤 尾 青 竹 絲 的 身 體 兩 側 有 一 條 自 頸 部 延 伸 至 尾 的 白 色 縱 線 ; 青 蛇 則 無。
3. 赤 尾 青 竹 絲 之 尾 部 為 磚 紅 色 ;青 蛇 則 為 通 體 綠 色。大 部 分 雄 性 赤 尾 青 竹 絲 體 側 的 白 色 縱 線 下,尚 有 一 條 紅 色 縱 線。
生 態 習 性:赤 尾 青 竹 絲 的 族 群 數 量 很 多 ,且 棲 地 型 態 極 為 廣 泛 ,由 平 地 到 兩 千 多 公 尺 山 區 的 各 類 型 環 境 多 能 發 現 到 牠 的 蹤 跡。常 纏 繞 於 灌 叢 或 矮 樹 枝 上 休 息 或 靜 待 蛙、鼠、鳥 類 等 獵 物 經 過 捕 食 之 。多 於 夜 間 活, 卵 胎 生。
棲 地 分 布:普 遍 分 布 於 全 省 中 、低 海 拔 地 區,主 要 的 棲 息 地 為 農 墾 地、溪 流 邊 及 樹 林。
面 臨 問 題:人 為 打 殺。
|
中 名:龜 殼 花
學 名: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(Cantor)
英 名:Turtle-designed snake
分 類:Squamata(有 鱗 目)Viperidae(蝮 蛇 科)
形 態 特 徵:中 小 型 毒 蛇,頸 細,頭 部 碩 大 且 呈 明 顯 的 三 角 型, 體 背 為 黃 褐 色 或棕 褐 色,並 有 一 系 列 不 規 則 形 的 黑 色 斑 塊 ,背 鱗 為 26 -27 縱 列。
生 態 習 性:主 要 於 夜 間 活 動,卵 生,以 囓 齒 類、鳥 類 為 主 要 食 物。部 分 個 體 具 較 強 的 攻 擊 性 ,遇 晃 動 之 光 影 便 立 刻 攻 擊。
棲 地 分 布:普 遍 分 布 於 全 省 中、低 海 拔 地 區,主 要 的 棲 息 地 為 農 墾 地 、溪 流 邊 及 樹 林。
面 臨 問 題:棲 息 地 與 人 類 活 動 範 圍 重 疊 程 度 大,常 遭 人 打 殺 捕 捉。
|
黃金蟒不是毒蛇
但有危險性,因為體型巨大,是強而有力的勒死者
科 名:蟒科 Pythonidae
中文名:黃金蟒(緬甸岩蟒)
英文名:Burmese Python
學 名: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
屬 名:蟒屬 Python
食 性:以鳥類和哺乳類為食。
分 布:南亞和東南亞。季風森林、稀樹大草原、乾燥森林。
型態特徵:巨大的體型,通常可以達3公尺。栗色和黃褐色的體色、滑順的鱗片、頭頂上的大鱗片以及感熱頰窩的出現為緬甸蟒的特徵。
生活習性:是強而有力的勒死者,可輕易地殺死及吞噬一隻鹿。每次產20─50枚卵。
|
中 名:鎖 蛇、鎖 鏈 蛇、鏈 仔 蛇
學 名:Vipera russellii (Maki)
英 名:Russell's viper
分 類:Squamata(有 鱗 目)Viperidae(蝮 蛇 科)
形 態 特 徵:中 型 毒 蛇,同 時 具 有 出 血 性 毒 及 神 經 性 毒,體 型 粗 短,頭 呈 三 角 型,頭 部 和 身 體 具 有 許 多 橢 圓 型 斑 紋,體 背 中 央 的 斑 紋 前 後 相 連,如 鎖 鏈 一 般。
生 態 習 性:棲 息 於 開 墾 或 河 川 邊 的 礫 石 地。主 要 在 夜 間 活 動,成 蛇 以 蛙 類、蜥 蝪、蛇、鳥、小 型 哺 乳 類 為 主 要 食 物,胎 生。
棲 地 分 布:主 要 分 布 於 南 部 及 東 部 低 海 拔 地 區。
面 臨 問 題:人 為 獵 捕、數 量 稀 少、棲 地 破 壞。 |
蛇毒毒傷症狀
出血性毒蛇
· 傷口灼痛、局部腫脹並擴散、起水泡、淤斑、紫斑、漿液血由傷口滲出、皮膚或皮下組織壞死 、噁心、發燒、嘔吐、血痰、七孔流血、瞳孔縮小、血尿、低血壓、抽搐、痙攣。
· 6-48小時之內死亡。
神經性毒蛇
· 傷口疼痛、局部腫脹、嗜睡、運動神經失調、眼瞼下垂、瞳孔散大、局部無力、顎咽麻痺、口吃、垂涎、噁心、嘔吐、昏迷、呼吸困難、呼吸衰竭。
· 8-72小時之內死亡。
毒蛇咬傷的急救方法
· 認 清 蛇 的 形 狀 、顏 色 及 其 他 可 能 的 特 徵
· 儘 速 除 去 患肢 束 縛 物 。例 如 戒 指、手 鐲 等。
· 患 者 宜 保 持 鎮 靜,或 給 予 患 者 精 神 支 持
· 患 肢 保 持 靜 止,請 勿 隨 意 移 動。
· 儘 速 以 彈 性 繃 帶 緊 緊 包 紮 患 肢,包 紮 範 圍 越 大 越 好
· 儘 速 送 醫 接 受 診 治 或 抗 蛇 毒 血 清 治 療。
· 其 他 部 位 咬 傷 之 緊 急 處 理:
· 身 體 軀 幹 咬 傷 :儘 可 能 給 予 彈 性 繃 帶 包 紮,但 注 意 勿 壓 迫 到 胸 廓 的 呼 吸 運 動。
· 頭 頸 部 咬 傷:頭 部 可 嘗 試 包 紮 壓 迫 , 但 頸 部 則 不 可,此 時 只 有 儘 速 送 醫。
毒 蛇 咬 傷的 急 救 方 法
· 咬 傷 後 之 緊 急 處 理 ,
· 繃 帶 壓 迫 包 紮 及 固 定 法 (Dr.Warrell)
· 應 用 在 神 經 性 毒 蛇 咬 傷。
· 但 從 澳 洲 的 動 物 實 驗 及 臨 床 個 案 的 探 討,謹 慎 且 迅 速 地 使 用 彈 性 繃 帶 壓 迫 包 紮 及 固 定 法,相 信 可 減 緩 各 種 蛇 毒 的吸 收 及 毒 性 的 產 生,爭 取 醫 療 時 機。
· 正 確 包 紮 後 , 患 肢 會 較 舒 服 ,如 此 包 紮 可 以 持 續 好 幾 個 小 時 , 到 達醫 院 之 前 繃 帶 不 要 拆 掉 ,抵 達 醫 院 之 後 要 儘 快 決 定 何 時 拆 掉,不 要 留 著 太 久 。一 般 在 抗 蛇 毒 血 清 準 備 給 予 時,或 者 在 醫 師 必 須 檢 視 傷 口 的 情 況 下 ,即 可 拆 掉 彈 性 繃 帶。
· 在 無 法 或 未 鑑 定 為 有 毒 或 無 毒 的 情 況 下,一 律 以 有 毒 毒 蛇 咬 傷 的 狀 況 進 行 急 救 處 理
|